1、判断题
(14分)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 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
9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189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也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
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1)据材料一,归纳恩格斯和列宁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4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
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3分)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理论的提出。(1分)
材料三?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3分)
材料四?《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小平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右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
是“Moving Away from Marx”,画面很清晰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人们携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1分)
请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来论证你的观点。(2分
2、判断题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因为它?
[? ]
A、解决了革命的关键问题——政权问题
B、反映了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望
C、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D、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立的要求
3、选择题 1931年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于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A.证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4、判断题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思想的相同点不包括
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
D.对农村土地问题给予了关注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