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学生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某地拟举办“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1)展览一:伟大的三民主义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旗帜。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及其实践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览二: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下表是展览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重要成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3)展览三:20世纪以来的三次历史巨变以下是展览主题句: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这“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民族主义,亦称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封建统治;民权主义,亦称政治革命,创立民国,即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亦称社会革命,平均地权,即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长地价归国家所有,家给人足。民族主义方面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基本实现;民权主义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为此不断奋斗,但徒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民生主义方面根本没有实施。
(2)
(3)展览三:20世纪以来的三次历史巨变以下是展览主题句: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这“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各指什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如图,革命先行者弥留之际,充满遗憾。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竞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眼是“继承”,经分析可知,A、B、D都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C项符合题干表述的“继承”之意,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逐步为资本主义土地国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故选A
点评:关于三民主义,还可以考查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另外同盟会的十六字方针也是常考的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
A.土地国有政策
B.收买地主土地
C.夺取地主土地
D.国家核定地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材料表明孙中山主张
A.用改良的方法改造中国
B.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C.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排斥西欧国家,向日本学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题目信息,材料中的“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可知当时孙中山主张改良的道路,向西方学习。所以推论出A选项是正确的。其他的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B在之后,C没有体现,D与材料说法想反。所以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