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以下关于京剧产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种地方剧在此融会贯通
②艺术家的不断努力
③乾隆帝八十寿辰,“徽班进京”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④徽戏作为“百戏之祖”不断融合吸收,兼容并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①②③都表述正确, ④不对,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因此选D。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考查不多。从考查形式看,多数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也有少量在材料解析题中出现。从考查内容看,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古代科技尤其是四大发明、书画艺术、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就,如2011年安徽卷的“文人画”题、福建卷的“京剧发展”题,2012年“行书邮票”题等。从分值看,本专题在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多为4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剧种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杂剧?②昆曲?③传奇?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昆曲形成于明代,被誉为“百戏之祖”,清末民初京剧形成,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③②④,答案选B。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京剧是满汉文化交流的结果
B.京剧是多剧种交流融合的结果
C.京剧是元杂剧发展的直接结果
D.京剧由北京地方剧种发展而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