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苏争霸对美苏双方以及世界局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长远来看,美苏争霸对苏联的主要影响是(? )
A.扩大了苏联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B.苏联在短时问内实现了与美国的“平起平坐”
C.加剧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D.大大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长远看,美苏争霸给苏联带来的主要是消极影响,故A、B、D三项中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1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2)材料2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1)苏联和美国。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冷战,北约组织、华 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2)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 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
(3)国家利益。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 社会制度的差异,美苏逐渐失去共同的目标,由联合走向了对抗,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逐 渐形成,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之一。
(2)抓住材料中“这两个欧洲 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可知这两个国家应是德国和法国。二战后,两国重新审视历史上两国关系,深刻地认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从此, 走上合作之路,“煤钢共同体成立”是其标志性事件。
(3)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战后世界其他力量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局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体现出?
[? ]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初期“冷战”局面开始形成是由于(?)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冷战爆发的原因。①②从美国和苏联的角度论述了冷战爆发的原因。而③④则是冷战的表现。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意味着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所以①对;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可以看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②对;由于两极格局解体后,两大军事集团消失,所以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所以③对;上述材料总体上可以说明④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