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产工具不断改进?②生产技术日益完善
③水利工程相继兴建?④农作物资源的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古代农业生产体系指的是在生产工具和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比较系统的配套的体系。原因主要是由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水利工程的相继兴建。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故选A。④是生产体系形成的结果。
点评:古代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点主要有:1、生产工具的进步,商周时期主要是石器,但是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战国的到普遍的应用;此外,犁耕技术也不断的进步;2、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如漕渠、白渠、都江堰等。3、技术的不断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的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封建田庄经济的土地来源主要来自
A.皇帝的赐田
B.官僚地主的占田
C.利用战争夺得的土地
D.开垦的荒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官僚地主利用权力和财力买田置地,这是田庄经济中土地来源的最主要的部分,皇帝赐田不是每个豪强地主都能得到的,故地位次之,C、D两项更次之。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江东吴郡之地的种田人,用人工锄地耕耘种做,不使用耕牛。(他们)会核算牛的价值、饲养草料和丢失病死的成本,不如人力方便合算。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选D。
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点评: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考古挖掘来看,秦魏墓葬出土了成套的铁制农具,表明当时铁制农具在当时普遍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A、C、D三项仅从墓葬出土本身无法得出。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铁犁牛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