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方式。(2分)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在全球的经济扩张方式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三?漫画:当今全球化—输家与赢家(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呼声)

(3)有人认为全球化进程中赢家永远是赢家,也有人认为输家可以成为赢家;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
材料四?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近现代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在最近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现代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了重大成就。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4分)
(5)综上所述,假如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领导人,请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方式:对资源和劳动力(奴隶)的掠夺,促使生产和贸易超越国界,走向全球。(2分)
(2)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集中于流通领域,以商品倾销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国际垄断同盟起重要作用。(4分)
(3)赞成观点1理由: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因资本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掠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实力雄厚,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分工占据有利地位,获取的利益远超发展中国家,造成全球贫富悬殊扩大。所以赢家永远是赢家。(每点2分,6分)
赞成观点2理由: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发展中国家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采取相应经济政策,趋利辟害,促进自身经济成长。所以输家可以成为赢家。(每点2分,6分)
(4)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多边经济谈判,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内外各1点即可,4分)
(5)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应主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忍剑,发展中国家应注意趋利避害,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的认识与理解。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已开始。西方列强在这一过程中,抢得了先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东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不平等的贸易、掠夺甚至惨无人道的黑奴贸易等方式来促进了全球化的向前发展。分析时要结合材料“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及所学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及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所谓输家与赢家,只是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分析时,首先确立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所学从各国经济实力、科技现状、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各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综合分析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及对策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从材料“……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在最近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现代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了重大成就。”可判断中国这两次机遇是在什么时候,实际上一次是近代,给中国带来的是更多的屈辱;一次是现代,给中国带来的主要是机遇,现在中国抓住了这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取得了巨大成就。联系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与理解。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要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害,各国在这一过程的地位,对于中国尤其要注意联系近代以来发展的正反经验教训进行综合分析解答,只要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被称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甚至有“一切源于世博会”的说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既是对当今全球城市发展所遭遇共同问题的探讨,也是破解当今中国城市化难题的一次全球碰撞。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以“城市”为主题还是第一次。
材料一? 1851年5月,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一幢被称为“水晶宫”的宏伟玻璃建筑内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万人在这里流连忘返,世界博览会由此诞生。1853年纽约世博会,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并从此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贝尔发明的 “电话机”被认为是“最值得惊异的东西”,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最引人瞩目的展品是一台重56吨的蒸汽机。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该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埃菲尔铁塔。
——摘编自世博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分析19世纪50年代,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1851年春天,在上海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偶然获悉了英国即将举办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消息,他立即将自己所经营的 “荣记湖丝”打上12包,装船运往英国,湖丝在伦敦世博会上获了金奖,为中国在世博会的历史破题……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并建造国亭,展品仍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不外是古董、玉器、丝绸、瓷器、苏杭扇笔、宁波木器、笔墨等。作为中国展馆的一部分,中国村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有一座戏院,中国演员在表演京剧;一间佛殿,导游在为人们解释宗教仪式和教义的含义;一间茶室,中国的服务员现场表演茶道。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个花园,在那里可以尽情享受东方美食……早在1893年,郑观应就第一次将强国富民的世博梦,寄予给了上海。郑观应认为: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摘编自乔兆红《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外展览品的不同点及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2010年4月13日上午,上海世博会的钧瓷礼品启运仪式在河南博物院举行,365件钧瓷珍品《瑞泽四海》——“世博鼎”“世博簋”,带着河南人民的祝福,从郑州启程前往上海。
——摘自《大河报》
(3)钧瓷在北宋时期最有可能产于哪种手工业?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形态还有哪几种?
材料四?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辟为通商口岸后,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上海为例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5)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就将中国的世博梦寄予上海。请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史实分析郑观应这一“寄予”如今变成现实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经济上:工业革命促使其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思想上: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
(2)不同:西方主要是工业制造品,中国主要是传统消费品。
原因:西方受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4)积极影响:瓦解这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有利于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创办;有利于近代城市的兴起等。
消极影响: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出现严重的外贸逆差。
(5)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上海成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简历;20世纪90年代对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都促进了上海经济的腾飞。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的开拓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B.使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C.使非洲和拉美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D.使英美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很多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世界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A说法不妥,B属于次要的,D应该是指文艺复兴。因此选C.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或对历史事实正确的表述,设计者惯用的迷惑考生的手法,就是在备选项的遣词造句上做手脚,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