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与以前的儒学相比,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封建皇帝的下列行为哪一项不属于这一理论的应用
[? ]
A.“奉天承运”作为诏书中的常用语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D.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以下生活方式属于信息社会特征的是
A.群居
B.村落定居
C.城市化
D.城乡一体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键是区分C和D两项。城市化是工业社会就有的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明清之际,“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的提出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决定,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题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正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思想,C项正确;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经济上的观点,但A项“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说法是错误的;重农抑商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相对立的,B项“必然结果”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实,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选C项。
考点: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理解能力,难度小。明清进步思想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下产生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转变说明了思想专制统治的出现,当然这种思想控制的加强是建立在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①②③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④说法错误,“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儒学在传统文化中取得统治地位是在?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南宋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