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
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精美的棉布船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五:1914——1919年的六年间,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399家。以棉纺织业而言,1915年有工厂12家,纱锭54.4万余枚。1919年工厂增加到29家,纱锭65.9余万枚,1920年本国棉纱产量比1912年增长3倍以上。1914年以前,面粉每年都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8——1921年每年出超200万担到300万担。
? 材料六:1922年,面粉入超合白银1100多万两,1923年增至2000多万两。因此,许多面粉厂停工倒闭。上海丝织业也于1922年和1923年出现“危险时期”,很多丝绸厂倒闭。
回答:
(3)根据材料一简要叙述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诸多工厂倒闭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
(2)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3)当时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大大减少;同时这一时期中华民国刚刚建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再加上这段时期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工厂纷纷倒闭,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欧美列强又卷土重来,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来看是中国瓷器的传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饮食习俗。由原来的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体现出瓷器传入促进了其生活水平的改善。AB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是核心观点;C不对,中国瓷器在宋朝之前就开始外传?,因此选D。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末元初,棉花从边疆传播至内地,所以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应该是在明代,因此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的识记,可用表格法梳理基础知识,避免记忆混乱。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指的商帮是
A.苏商
B.浙商
C.晋商
D.徽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晋商、徽商是明清时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两支商帮,山西、安徽在古时称山右、新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