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提倡“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①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 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
[? ]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 …… 如何能有用呢?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三 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胡适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适和李大钊在材料二中各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仗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胡适认为空谈“主义”非常容易,但没有用处,而且非常危险,即反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胡适企图用改良主义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李大钊提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用马克思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3)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提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4)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革命与改良的争论。启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会一帆风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梦寐,由此他主张
[?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9年5月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说明黄侃对蔡元培的教育主张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结合史实可知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积极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所以答案选D,A项主张教育超越政治, B项强调教育遵循自然规律, C项强调教育要充分培育学生个性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主幸福 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同志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先生”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表现之一就是其革命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试概述“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什么,并简析其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孙中山。
(2)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转变: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原因:孙中山的不断斗争与探索;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推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