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怎样的艰难探索?其主要成果和教训是什么?1979年至2012年的30多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你从两个“30年”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30年探索:①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②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④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2)成果:有了初步的工业,铁路、公路交通有了一定的基础。轻工业有一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基没有动摇。教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必须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成就:农业粮棉生产居世界首位,工业体系已形成规模,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
(4)启示: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防止“左”、“右”倾错误的干扰。②必须依据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④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⑤积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力。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西方学者指出:“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这些“措施”包括
①部分恢复个体经营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③努力改善外交环境④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应该是指改革开放以前被视为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事物,③努力改善外交环境④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在马泽东时代已经做出了重要的实践,故不和题目要求;①部分恢复个体经营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开放前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事物。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
A.“文革”结束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城市国企改革开始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建设中的一个阶段,此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此题考查的是对这个概念的时间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行
D.土地改革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是要求选择“法制建设方针”,B项是1982年共产党提出的与民主党派相处的方针,C项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方针,后来阐发为三民主义,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之一,所以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的掌握,同时考查选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