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春秋战国中国农业使用铁犁牛耕,确立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时间一直没能改变,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停滞性,D符合题意;A材料没有涉及,C反映的是表面现象,B不是材料的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最早开始于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说法: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均无法从题目找到依据。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不难得出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该城市是( )
A.上海
B.宁波
C.香港
D.广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这是清廷对外贸易政策的一大转折,即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平民)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政治意义。(8分)
材料二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使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据(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等整理
材料三 “书院”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作为私人讲学的独特的“学校”体制,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大批学者在私学方面对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不断促进儒学的社会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史实一例。根据材料三,与汉代太学相比,指出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宋代在都市和书院方面的变化对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变化: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盛行(2分)
政治意义: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分,任意三点即可)
(2)史实:“市”突破时空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城郊和乡村出现的“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管理)。(2分,任意一点即可)
特点:私人办学(2分)
(3)影响:思想文化:促进儒学社会化;宋词市俗化;(4分)
社会生活:市民生活自由放纵。(2分)
本题解析:第(1)题第一问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可知选官制度的变化是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盛行。第二问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政治意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等。
第(2)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如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管理等等。第二问根据“作为私人讲学的独特的‘学校’体制,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可知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私人办学。
第(3)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可知市民生活自由放纵;“使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可知宋词市俗化;根据材料三“大批学者在私学方面对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不断促进儒学的社会化”可知促进儒学社会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文学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