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新三民主义”
B.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C.反对破坏国共合作
D.希望实现国共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来者不拒”“彼此既志同道合”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极力促成国共合作,故此题正确选项是C。A项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吸收新鲜的血液,完成国民党的志愿的意思;D项错误,从材料看,当时已经实现了国共合作。
考点: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思想
点评:孙中山为挽救民国进行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协议。此题反映的就是孙中山对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的人士进行的告诫。和孙中山相关的《中国华民国临时约法》、国民党“一大”及其功绩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如: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在全面评价分析李鸿章时,以下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内容
B.李鸿章后人编的家谱
C.专家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所谓的第一手材料,即事件发生时的当事人、当时人的记述,故答案为D。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民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民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A.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拿破仑法典》的全面评价,结合材料中的“忧喜交加”可知这部法典的颁布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仍存在局限性,联系当时的时代潮流,可知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同学对宋词的研究性学习时,要查阅“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等方面的作品及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迁都的理解。由“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得知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