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现象,突出反映了分封制崩溃的是(? )
A.老子主张无为
B.孔子兴办私学
C.各国使用铁器
D.齐桓公葵丘会盟
2、判断题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3、判断题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一次是指(?)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帝国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D.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4、选择题 “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材料三 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同上
材料四 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材料五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不良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