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的商业繁荣是二者的共同点,并且也不是最大的不同。C项内容是唐宋商业发展在时间的上不同,不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不同,D项是相同点,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元朝对外贸易行省,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广州
B.宁波
C.泉州
D.扬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元代海外贸易交往中泉州是最大的港口城市被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而A广州在清代实行闭关锁国之后成为清政府唯一的对外开放城市,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在对外贸易中成为最为重要的城市,B宁波也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成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D扬州不是沿海港口城市而是重要的内河航运城市同时也是重要的手工业城市,所以答案选C。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
A、郑国渠
B、芍陂
C、通济渠
D、邗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 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6分)
材料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留给农民的是接受一不强制的契约制,它使农民受束缚的状况与原先相比并没有获得改善。农民只是被煽动起来要求得到自由,而并不是得到他们想像中的那种自由。这是以经济上的依赖取代法律上的强迫,在俄国历史上,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明显的例子了。
——摘编自[荚]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前“法律上的强迫”指的是什么?改革后“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1) 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节省了运输费用,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稳定市场,抑制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6分)
(2)“法律上的强迫”指农奴没有人身自由。(3分)
表现:农民在得到份地时,必须缴纳高出地价几倍的赎金,自付20%~25%,其余部分由国家垫付,需在49年内还清。(3分)
(3)通过改革实现社会转型走资本主义道路。(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简述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并分析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及货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演变:(1)夏朝以前,人们用天然贝壳作为货币。(2)商周时期人们使用人造贝币。(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的形态各异的铸币。(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实行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5)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6)唐初发行开元通宝。(7)宋代铜钱大量发行,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8)元代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流通的政权。(9)明初废纸币,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体制。
原因:(1)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2)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3)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
地位:?(1)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中介和见证。(2)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之一。(3)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本题解析: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中介,也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因此货币由政府来发行。本题首先让学生回答货币的演变历程,主要考查熟练掌握教材基本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概括演变的原因,考查根据演变的内容从多角度去归纳和概括,货币的社会地位也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加以总结,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