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
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C.“重租税以困辱之”
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2、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护卫的“城”和商贸的“市”连称而来,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错误信息是?(?)
A.中国古代城市具备多种功能
B.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C.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明显
D.历代政府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3、判断题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纳(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商业城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商业中心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飧其利。
——(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2)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上交通网。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时期人们通过什么途径沟通江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人们能够通过这一途径沟通江河的技术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华阳国志·蜀志》
(3)结合上述材料,简析战国时期的水上交通网可能起到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材料三?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