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各国注重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 ]
A.苏联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第一,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第二,俄国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起来。
------列宁《论俄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发生的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是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1)显著特点: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干预(2分)
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2分)
(2)表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2分)
意义:找到了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恢复了经济;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3分)
(3)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3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3分)
本题解析:(1)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进步性:①实践上: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理论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注意归纳,但要紧扣题意,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点评:在2013年复习备考中,一要注意梳理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到苏联的改革等。二要注意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与苏俄(联)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与苏联的改革的比较等。三要概况归纳比较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出现的三种影响较大的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的异同,即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