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10 16:25: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下列哪条铁路的建成 A.吴淞口——上海 B.唐山—胥各庄 C.北京—山海关 D.北京—天津
2、判断题 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曾经出现三次出国留学的热潮,试分析促成这几次热潮的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了新的发展。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小题2: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
小题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小题4: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
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小题5: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
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③学以致胜的关键是“致良知”
④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6: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小题7: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4、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曾经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票证,这些票证

①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产物?
②反映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退出流通?
④表明当时物质生产和供应比较匮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