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严重的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主要是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使国民党区域被压迫而趋破产的民族资本家乐于利用解放区原料、市场、劳动力和政府扶助等条件,而移置其资金机器到我们区域来开办各种企业,繁荣解放区的经济。
在有利于发展和繁荣解放区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解放区投资,但必须以尊重中国主权与法律为条件。外资可以独办某些企业,约定一定年限(十年至多二十年)由政府收回;也可以合股经营,按股分利。但有重大军事意义的企业,如我们的军事工业,则不应让其经营或入股。
——1946年5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并分析其国内政治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弼时的经济建设观点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6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
(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材料二 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性质如何?
(2)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梁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
(4)材料一作为口述史料,应用于历史研究有何局限?材料二是原始史料,如果利用这两种是史料来研究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看法?
3、判断题 (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材料二?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对伟人人物的出现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的?(2分)
(2)在革命过程中,俄国和中国是如何“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认识。(2分)
4、判断题 1917年的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其中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在
A.推翻了沙皇君主专制政体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全国性的苏维埃政权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社论
材料二?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3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二所涉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问题?
(2)材料一、二的态度有什么区别?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