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并促成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德国出现领导力量“错位”的主要表现是( )
A.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B.俾斯麦的雄才大略,推行“铁血政策”
C.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D.普鲁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的统一及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容克地主贵族的实力强大,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这本应该由资产阶级完成的任务,却因为实力悬殊而错位,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D.推动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为德意志新皇帝,与执政了长达26年的德意志首相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其结果应是( )
A.联邦议会罢免俾斯麦首相职务
B.帝国议会调和国王与首相的矛盾
C.首相向帝国议会求助废黜国王
D.国王以合法的方式迫使首相辞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以德国君主立宪制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首相是由德皇任命,首相对皇帝负责,故A项说法错误;帝国议会并未掌握实权,故B项说法错误;德皇是世袭,帝国议会不具有废黜国王的权力,故C项说法错误;首相是对皇帝负责的,由皇帝任免,故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为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导致了帝国的瓦解与“一战”的灾难。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鉴于英、美、法等民主国家也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的事实,我们很难保证,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全面议会制民主制就不会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正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培代指出,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帝国主义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而且也是广大民众(“小人物”)的帝国主义,普通民众也狂热地支持对外扩张。
——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观点一: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有限,德意志帝国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不全面的政治民主化。
论证:①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德国是以容克贵族同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世袭君主仍然保留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是国家的权力中心。③议会作用很小,只是装点“门面”,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④《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特点。⑤对外扩张是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推动并实现其利益的体现。
观点二: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德意志帝国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其实行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而完全的政治民主化也未必能够阻止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论证:①议会对德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②全面议会制民主制并不能解除一个国家的扩张性,英、美、法等民主国家就是证明。③德国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产物。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德国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这种不全面的政治民主化导致了帝国的瓦解与“一战”的灾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德意志帝国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造成的,即使建立全面议会制民主制也很难阻止德国走上扩张道路。分析观点的合理性,无论持何种观点均可,可联系德国统一及德国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论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8年1月,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的第56届总统(如图)。美国宪法予他的权力不包括?(?)

A.掌控美国的武璇部队
B.罢免参议院议长
C.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
D.行使美国行政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美国宪法,参议院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美国总统无权干涉参议院的议院和议长的选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