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近代史》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16:33: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判断题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 D?
在1915~1919年间,中国纱厂的盈利指数迅速上升。从时间上判断,此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有利。故正确答案为D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揪错 收藏 据91考试网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主要考查你对?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91考试网学习社区。 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考点名称: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属于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非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洲各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是最主要的任务。非洲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北非的一些国王、撒哈拉以南的部落酋长,都参加了反帝斗争,形成了革命风暴。在民族主义思想指导下,产生了各种政治组织和政党,据1961年统计,非洲各地共有147个民族主义政党,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有8个,战后到1955年建立的有40个,其余都是在亚非会议前后新建或改组成立的。它们大都以反帝、反殖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宗旨。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手中。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无产阶级力量较弱,部族意识和地区观念以及封建残余严重存在,因而无产阶级难以形成一支强大而独立的力量。非洲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一个年轻的阶级。但它的政治能量、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要比非洲的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有相对优势。它同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深刻的矛盾,因而具有较大的革命性。非洲的知识分子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3、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独立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类型:少数是通过武装斗争,多数是采取和平斗争形式。
      北非各国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安哥拉等都是经过长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获得独立的。但大部分的独立国家,普遍采取了非暴力方式,迫使殖民当局在殖民政策上作某些调整和改变,分阶段实现了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壮大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的。尽管独立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是这些国家的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成果。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程、意义:

      时间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晚期
      70年代
      80年代到90 年代初
      事件
      非洲大陆共诞生了30多个新 国家;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 立年”,有17个国家在这一年独立。
      葡属非洲殖民地莫桑比克、安哥拉于1975年先后独立。
      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独立;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总统。
      意义
      改变了非洲的面貌。
      葡萄牙在非洲50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殖民主义种族隔离制度灭亡
      新兴的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占有1/3席位,在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中约占1/2,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成为第三世界的主力,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洲的独立浪潮历史意义:
      非洲独立运动的胜利,不仅改变了非洲的面貌,标志着20世纪初形成的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而且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

      津巴布韦的独立:
      80年代初津巴布韦的独立,采取了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这两种形式并用的方式。津巴布韦原名南罗得西亚,1964年改名罗得西亚,最初是以老殖民主义者罗得斯的名字命名的。罗得西亚白人政权推行种族政策,对一切公共设施都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甚至连监狱和墓地也是分开的。为实现民族独立,津巴布韦人民从1966年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在非洲统一组织和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前线国家”的支持下,人民武装力量越战越强。随着70年代苏联在南部非洲加紧渗透扩张,美国、英国为了保护它们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急切希望打破罗得西亚问题的僵局。1979年,英国以原宗主国的身份召开了有罗得西亚各方参加的制宪会议。1980年,举行罗得西亚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大选,结果,以穆加贝为首的非洲津巴布韦民族联盟获胜。同年4月,罗得西亚正式独立,成立了津巴布韦共和国。这是津巴布韦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取得的胜利。

      古巴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
      独立:1959年,卡斯特罗挫败了美国,在哈瓦那建立革命政府。
      改革:实行国有化,进行土改,1961年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的民族解放斗争。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巴拿马人民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经过20多年的顽强斗争,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根据新约,到1999 年,巴拿马将收回运河区主权和管辖权。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1、种族歧视:
      当地的非洲人称南非为“阿扎尼亚”。它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战略地位重要,矿藏极其丰富。
      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侵入这一地区,建立了殖民地,他们的后裔称“布尔人”。
      19世纪末,英国同荷兰的殖民者为争夺对南非的控制,进行了英布战争,结果英国获胜,吞并了这一地区。
      1910年英国将南非的殖民地正式组成“南非联邦”,作为英国的自治领。英国掌握了南非的统治权。
      1948年,代表荷兰殖民者后裔利益的政党──南非国民党上台执政,1961年南非国民党政府宣布退出英联邦,改国名为“南非共和国”。
      2、种族主义斗争:
      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统治下的南非,成为非洲大陆上最后一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堡垒。在它统治的近半个世纪中,先后颁布了一百多项种族歧视的法令,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迫害广大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如根据1953年的一项法令,南非当局把包括全部城市在内的占全国面积86%的土地划为“白人地区”,而把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非洲黑人驱赶到只占总面积约14%的“保留地”内。黑人不仅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丧失了人的尊严,而且受到了沉重的经济剥削。南非黑人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斗争,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进入90年代,面对历史进步潮流,德克勒克政府在1990年无条件地释放了长期监禁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党主席曼德拉;
      第二年南非议会又废除了八十多项种族主义立法,1993年底又通过了取代种族主义宪法的临时宪法,这表明种族隔离制度在法律上已经结束。
      在此基础上,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二千多万黑人第一次参加选举。“非国大”获得了超过60%的选票,曼德拉成为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1996年,由于南非国民党成员退出了内阁,南非政权成为完全由“非国大”领导的政权。
      曼德拉生平简历:
      纳尔逊·曼德拉,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袖,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地区乌姆塔塔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幼年时期的曼德拉,过着传统的部落生活,参加一些诸如牧羊、放牛及犁地的工作。
      1938年,曼德拉从一所教会学校毕业后考入黑尔堡大学。三年级时,他因领导一次学生运动被开除。22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
      1941年,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获文学士学位。后来,他学习法律,成为一名律师。
      1944年,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参与起草了青年联盟宣言。
      1948年,任青年联盟全国书记。
      50年代以后,曼德拉担任非洲人国民大会执行委员,走上了领导群众运动的第一线。此后,他领导了一系列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群众运动,影响日增。
      1952年,出任非国大全国副主席。此后,他改革非国大组织机构,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曼德拉的行动遭到政府的禁止,他被迫转入地下。
      1958年,与温妮结婚。
      1961年,出任非国大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第一任总司令。
      1962年8月5日,曼德拉被捕,后被判终身监禁。
      1964年6月12日,曼德拉开始了他在位于开普敦西北约七英里的罗本岛监狱长达28年的狱中生活。在狱中,曼德拉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通过狱中对话,指导南非的黑人运动。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获释出狱。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共和国总统。任期届满后,不再连任,由姆贝基接任。

      考点名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概况:

        1、背景:
        (1)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
        (2)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打击;
        (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4、代表性企业:
        ①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②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5、作用:
        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这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②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③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8、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积极方面:
        ①洋务运动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这就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为学习西方开了风气。同时引进翻译外国的科技书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创建了三支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消极方面:
        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图强。
        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④经营管理腐败。

        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其在学习西方方面对今天的借鉴: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还要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题体制,重视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洋务企业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中,湘军、淮军逐渐取代了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兴建北洋、南洋和福建艺支海军,促进了我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等。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筹办了民用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较重要的有福州般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企业采用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一大批的机器设备与技术,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兴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如邓世昌、刘步蟾毕业的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这一切措施,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且在19世纪80-90年代,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改革。

        洋务运动的指导机关——总理衙门:
        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作为应付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多人。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八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
        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洋务运动实质上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因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洋务运动发起人——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湖南湘乡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升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爆发后,奉命帮办团练,并在基础上扩编为湘军。第二年正月,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剿杀太平军。同年四月在靖港战败,投水自杀,被救。十一月(西历1855),攻江西九江、湖口,不久,水师败绩,武汉为太平军克复,曾遂困守南昌。咸丰六年(1856)秋,太平天国发生内讧,曾国藩乘机攻陷武汉。咸丰八年(1858)四月,占领九江。咸丰十年(1860)六月,授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皆归其节制。同治三年(1864)六月,督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太平天国失败。曾国藩旋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侯爵。次年五月,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回两江总督原任。次年授大学士。曾与李鸿章等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同治七年(1868),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奉命办理天津教案,屈从法国侵略者,杀害无辜良民,受到社会舆论谴责。旋调任两江总督。死后,清廷追赠太傅、谥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李鸿章: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道光进士。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织“常胜军”,守上海、陷苏州、常州,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为了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名,创办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办北洋海军。曾参与反对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时与英国策划“东南互保”。订立《辛丑条约》后不久病死。他在洋务运动中贪污中饱,死时遗产竟达4000万两之多。

        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的评价: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颇有争议。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很低,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历史,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文革后,对李鸿章的评价趋于公正,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洋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起到了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为一整体,不可分割的,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举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打着“御外侮”和“自强”的旗号,但是他所指挥的淮军,从未向侵略者发过一枪一弹,所屠杀的均是中国人民。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实行封建垄断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李鸿章的“外须和戎”的外交政策,结果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
        今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前身,是近代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1865年9月20日,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加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以后屡加扩充,由清政府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作为常年经费。雇用工人2000多人。江南制造总局建立后,因虹口厂地房租价银过高,场地狭窄无法扩展,加上驻地洋人反对在该地区制造军火,所以1867年5月,从虹口移设城南高昌庙。 江南制造总局移设高昌庙后,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初购地70余亩,分建锅炉厂、机器厂、木工厂、洋枪楼(附设于机器厂内)、铸钢铁厂、轮船厂、熟铁厂,另在陈家巷建火箭分厂,以后不断购地建房,添置机器。至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占地面积达1100余亩,员工约3000人,生产规模和员工人数,都居当时全国军工厂之首。该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此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培养技术人员,翻译与军事、工程有关的书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书籍。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也称为“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由于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都规定英、法致中国的外交文件概用本国(即英国和法国)文字书写,致使清政府急需培养熟悉英、法等外国文字和语言的人才。加上清政府认为“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于是,恭亲王奕等于1861年奏陈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原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所设课程,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曾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考点名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自
          (2)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
          (3) 投资者:
          官僚、地主、商人
          (4)代表性企业: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 磨坊。
          (5)影响: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发昌机器厂: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初为锻铁作坊,后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至同治十二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企业,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制造小火轮、车床等。八十年代称“发昌机器船厂”,俗称“发昌机器厂”,以制造小火轮为主,为当时上海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中最大的厂家。后因受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陈启沅与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早期著名的华侨民族资本家。他大约生于1825年,死于1905年。早年,陈启沅在南洋经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他将工厂迁至澳门,改称复和隆丝厂。三年后,得清政府许可。又迁回简村继续经营。

          以上内容为91考试网学习社区(www.91exam.org)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现相似题 与“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5303
          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
          207005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外部条件是()A.中国社会的..
          208004
          民国后期,下列哪些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①中国外贸的大..
          238931
          图中所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于清末和1949年的两次大发展均得益于..
          209643
          阅读下列有关荣氏企业发展史的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材料一1914..
          238423
          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
          试题ID 试题题文
          “91考试网学习社区”各栏目介绍之--压轴题:它是做题高手的盛宴,各年级、各学科、各种考试类型的压轴题都在这里可以发现,想挑战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极限吗?到www.91exam.org试一试吧。 ? 2014 91考试网 版权所有 最后访问时间:2015-03-20 12:11:5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1915~1919年间,中国纱厂的盈利指数迅速上升。从时间上判断,此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有利。故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明清故宫和皇帝的宝座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占希腊时期的剧院遗址?英国下议院开会照片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


          (1)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两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请综合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
          (2)据: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教训:提高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决策的科学性;并要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
          (3)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
          (4)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与平衡。政府(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司法独立;②宪法赋予国会拥有对官员的弹劾权。
          (5)于社会历史发展不同,其政治制度的形式也不相同,但这些政治制度的产生都符合当时各国的国情。有利于各国政治的稳定,促进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推动当地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 ]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民主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主题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社会改革。
          主题二: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是渐进的方式。
          主题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分)
          主题四:世纪伟人邓小平被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文选》中有4个精辟论断: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政治问题。”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③“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④“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1)它们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2)按下列表格中代号顺序,填写相关内容。(4分)

          (3)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4)请指出③的历史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
          (2)填充?①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推进民族近代化。②激发了爱国和民族意识;宣传民权,起到了思想启蒙;开创了新时代的风气。(4分)
          (3)理解: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3分)
          (4)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末,清政府准备“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解决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
          C.抑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D.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赔偿对日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扩大财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西方人文精..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