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张居正时代,讥讽宋明理学,挑战传统社会秩序,评论当朝时事,被保守派视为“非圣无法”的异端分子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张居正是明朝的大学士,内阁首辅,这一时期,讥讽宋明理学,挑战传统社会秩序,评论当朝时事,被保守派视为“非圣无法”的异端分子是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李贽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王夫之的思想;BC两项不符合李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仁;克己复礼。(4分)
(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2分)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分)
(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4分)
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4分)
(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2分)
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2分)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4分)
本题解析:(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材料一中体现的是仁的思想;(2)材料二从“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开始,强调了仁义礼智信五常对君王的重要性,当然其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3)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归纳答案,历史影响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回答;(4)“良知”可以从材料四中的文字“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概况出来,“致良知”的方法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回答;(5)认识类问题的回答一般是准确浏览所有材料,然后找出其内在隐藏的规律和特点,在结合实际讲述其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主体,而其他学派的主张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考查主要以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为重点,就内容而言,先秦时期孔孟为儒学奠基,西汉董仲舒将其神学化,南宋朱熹将其哲学化,系统化的相关知识点是必须牢记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些网友在盘点2010年娱乐圈“雷”人“雷”事时,挑出新版电视剧《三国》许多雷人台词,其中包括刘备参加会盟时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网友调侃称:“原作者应该穿越回去索取版权费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自:
[? ]
A.李贽的《藏书》
B.王夫之的《周易外传》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顾炎武的《日知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 91eXaM.org、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