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诺夫(苏联作家)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一个叫格雷姆阿秋的村子屠杀牲口的情景:当夜幕降临时,能够听到难以压抑的杀猪宰羊的叫声。刚刚加入集体农庄和尚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都在屠宰自己的牲畜,公牛、绵羊、猪,甚至奶牛和正在产息的母牛都被杀了,村里的树挂满了肉。农民提出的口号是:“杀吧,这些不再是我们的了。”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充分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
B.侵犯了农民利益
C.为苏联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D.实行自愿加入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那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上述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据“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来看,列宁显然是排斥商品经济,取消商品买卖的,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4分)一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变化会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革,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也能互相交流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托辣斯之所由起,原为防自由竞争生产过度之病,实应于今日时势,不得不然也。而其流弊亦自不少,今剌取各家言其利害者而平论之。
……以全国本业皆合同故,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因以免物价之涨落无定,而资本家无时常倒闭之惠,劳力者亦不至被牵涉而失其业。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粱启超论“托辣斯”之利弊(1903年)
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托辣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现象。(7分)
(2)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4分)
(3)材料三中图l与图2分别反映的是哪一段历史时期,哪两国的水利工程?这两国兴建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9分)
(4)归纳苏俄新经济政策和图2反映的改革措施的共同背景和影响。(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40年,苏联生产了1830万吨钢,即等于1913年的4.5倍;16600万吨煤,即等于1913年的5.5倍;3100万吨石油,即等于1913年的3.5倍等。以上材料反映出苏联
①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④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化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必然为战胜法西斯做出贡献,因此①②都是正确的。苏联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的手段。因此③④说法错误。故选A。
点评: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17年俄国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出现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分别是:
A.二月革命《四月提纲》
B.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C.二月革命七月事件
D.十月革命七月事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二月革命中资产阶级和工人、市民联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七月流血事件发生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下令取消苏维埃政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消失,答案选C项,《四月提纲》中列宁号召将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十月革命终结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中的常频考点,需要牢固掌握十月革命四个阶段的特征:①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前者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后者掌握了实际权力;②《四月提纲》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希望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③七月事件宣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④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