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选举制度改革:
1832年选举改革法,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该法实施后,城市和乡村共新增选民约20万人。
1867年的改革中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资格,重新调整了某些议席的分配,使一些工人贵族拥有了选举权。
1884年改革统一了城市与乡村选民的财产资格标准,城市工人也有了选举权。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男性公民从21岁起,妇女从30岁起,享有普选权,此外还降低了居住资格及收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但仍规定了部分人可以享有复票权。
1926年选民居住资格由6个月减为3个月。1928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1948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营业处所、伦敦市和大学选区的“复票制”,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制。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现代选举制度中的核心精神自由、平等和普遍的选举才真正较为完整的确立起来。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7分)
(2)纵观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对地主阶级实行的政策是( ? )
A.既打击又依靠
B.既限制又联合
C.既限制又依靠
D.既保护又联合
4、判断题 皖南事变后,中共党内有人认为皖南事变就是第二个“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将会投降日本,国共合作将随之破裂。毛泽东指出:皖南事变与 “四一二”政变不同,只要中共实行正确的斗争策略,就有可能制止蒋介石的投降反共,继续维持国共合作。毛泽东做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英美不赞成蒋介石反共投降?
B.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C.全国人民对蒋介石的巨大压力?
D.国民党内爱国力量对蒋介石的牵制
5、判断题 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呈现哪些新特点?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