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印度支那问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下题。1.印度支那通常包括①越南②老挝③印度④柬埔寨2.印度支那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哪个国家有关3.印度支那问题是通过哪次会议解决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E.英国
F.法国
G.苏联
H.日本
I.1954年日内瓦会议
G.1955年万隆会议
1947年蒙巴顿方案
1950年联合国大会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本题解析:1.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支那”通常指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①越南②老挝④柬埔寨,正确;③印度并非属于印度支那的范围,可以排除。因此.①②④符合,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印度支那问题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2.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三个国家。在历史上他们都曾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印度支那问题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3.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最后宣言指出,日内瓦会议的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井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印度支那问题
点评:此题为专题型选择题。每组选择题都有作为背景的材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从不同侧面考查一组具有学科内综合,甚至是跨学科综合的题目,其多是以“一拖几题”的形式出现。
解法:首先明确背景材料的特点多是涉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其概括水平多高于试题,与所引导的试题存在有机内在联系,对解答试题有一定提示作用。这一系列选择题的形式又是多样的,前面介绍的各类解题方法仍通用,要灵活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资本主义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的诱因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C.美国侵越战争
D.海湾战争爆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2: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3: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4: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针对该事件,四则材料有哪一方面相似(同)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造成观点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朝鲜战争;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
(2)材料1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材料2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材料3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材料4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进攻。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
(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两个材料就下结论;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高科技战争不包括( ? )
A 电子战? B 信息战? C 海陆空立体战? D 坦克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开始了缓慢的和平历史进程,其中有许多问题影响着和平的进程,这些问题中关键的是
A.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B.耶路撤冷问题
C.宗教信仰问题
D.领土间的争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事件是什么,分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事件,但依据教材所述,首要的是耶路撒冷问题,因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把耶路撒冷定为自己国家的首都,其次才是定居点问题、宗教问题和领土争执,关于领土问题,双方达成了“土地换和平”的协议,所以此题答案为B。
考点: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依据教材所述作答,要求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