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即可概括出分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及时真实地向中国老百姓讲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向世界传递了伟人的声音。下列表述与其精神相一致有
①“重启中国改革列车”?②“南海边的伟大诗篇”
③“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④“开启国企改革大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到了1992年,中共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化改革,指出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重启中国改革列车” ,是“南海边的伟大诗篇”,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因此①②③ 正确,故选A。④错误,“开启国企改革大门”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点评: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十四大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①拨乱反正?②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③把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包括拨乱反正,党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所以①②③④ 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属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有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④国有企业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排除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由“小平您好”到“胡哥加油”反映出
①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心
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中国成立35周年群众游行条幅

巴黎圣火传递标语
[? ]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