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A.致力世界和平
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C.停止军备竞赛
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了优势,从赫鲁晓夫的讲话“苏联政府将不会做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即可知此时的苏联被迫让步,放弃了原来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的企图,但ACD是反映不出的,从美苏争霸的发展也可知ACD是错误的,选择B项。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011年10月温州十校联合体15题)《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称:“当前正在出现许多由公私双方行为者共同编织而成的跨国人权网,这是一种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美国之所以这样解释全球化,其目的是
A.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步
B.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C.阻止世界多极化趋势
D.压制别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999年”,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但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从材料信息看,美国认为,全球化又是“人权”的“全球化”,即美国希望把美国的人权标准推向全球。这反映出美国希望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故B项正确。
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其形式可多经济、政治和文化多方面体现,知识考查时,须剥落事物的表面,了解其本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
A.吞并奥地利
B.灭亡法国
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可知,A.吞并奥地利这一选项不符合要求,因为此时已经实现;B.灭亡法国,这一选项从时间上来说也不符合要求;C.进攻波兰,这一选项与慕尼黑协定没有关系。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德国的对外扩张
点评:对于慕尼黑协定要注意其产生的影响。①对捷克:牺牲了捷克的利益,为1939年3月捷克被德国完全吞并埋下了祸根。②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在二战中首先遭到了德、意等国的进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③对德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他们的侵略力量。④对苏联: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⑤对世界: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近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反法同盟战争
D.普法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选B。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针对的国家是苏联,由此判断A、B两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因此D项与题意不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组织,主要目的是再军事上遏制苏联,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