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农业产量增值反映的是对内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到21世纪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确立,所以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点评:本部分知识,从考查题型看可能有大的拓展,因为本专题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命题的常见形式。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政治中有成功也有失误,这是考查的重点。要注意本部分知识的总结和比较,尤其是党领导进行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这都将是考查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
B.资源配置的转变
C.经营机制的转变
D.流通体制的转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故选B。ACD项都是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转变,是为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服务的。
考点: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是要求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改革开放新时期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据此排除ABC项。因为A.民族工业的诞生和翻译西方书籍并无直接的关系;B项改革开放之后是全面的向西方学习,主要是英语的要学习;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俄文书籍关系不大,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关系恶化。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期间得到苏联的大力援助。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是图的时间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A、B、C项都不是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