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克林顿在1993年的就职演说中说: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实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请回答:
⑴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大胆、持久的实验’是指什么?具有什么特点?(2分)
⑵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为应对危机,也进行过“大胆的实验”,是指什么?具有什么特点(2分)
⑶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为什么能步入“新经济”时代?“新”在哪里?(6分)
⑷从上述三个人的改革中,你获得了什么共识?(2分)
参考答案:
(1)推行新政,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2分)
(2)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2分)
(3)原因: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新”在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和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6分)
(4)启示:任何政策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切忌僵化(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根源是(?)
A.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
C.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
D.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家干预经济,减少了私人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更好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经济危机爆发后,银行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综合说明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极大,答案选C项,A B D三项也符合这次经济危机的特征,但材料中并未体现。?
点评: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影响大、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三者的含义是这次经济危机几乎涉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范围广),产生的破坏性极大(破坏性强),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作出必要的大调整(影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1932年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人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失业人数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近3成,这还没有把将近1000万的农民包括在内,否则情况还要严重。后来罗斯福新政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