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6分)大国关系是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反映,又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0—1663年,英国接连颁发了几个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对海上运输和殖民地市场的独占。1651年英国发布第一个航海法令,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领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1660年又颁布第二个航海法令,特别规定船长和至少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代表重商主义的《航海法令》1849年受到限制,只适用于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到1851年,该法被彻底废止。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政府为美国船只提出传统的中立权原则,因为他们希望继续与交战国,尤其是英国和法国进行贸易。由于德国的水面舰只被围困在波罗的海,德国战时领导者不异铤而走险,……1915年5月7日,一艘德国潜水艇在爱尔兰海域附近击沉了一艘客船“路西塔尼亚”号,造成1198人死亡,其中包括128位美国人。……美国公众感到非常愤怒,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国人的情绪日益转向反对德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时 间
| 事?件
|
1950年
| 朝鲜战争爆发,法国加入“联合国军”。
|
1954年
| 中国、法国等国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
1958年
| 戴高乐重新执政,决心不再扮演美国仆从的角色。
|
196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发表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法国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航海条例》实行的两百年中英荷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指出《航海条例》废止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对新中国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变化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变化:英荷之间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主地位。(4分)
趋势: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从商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6分)
(2)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美国民众的情绪日益转向反对德国。(8分)
(3)变化:由敌视到对话再到正式建交。(2分)
影响:新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了首次突破,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有利于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6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
(1)第一问,材料中的《航海条例》签定于1650—1663年,题干要求回答该条约签定后两百年中即是1850年前后英荷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情况。1850年前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国家工厂”,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而荷兰这个小国的地位不断下降,丧失了强国的地位。《航海条例》是重商主义的表现,其被废除是在1849年,这个时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自由竞争思想成为了主导。
(2)材料中的“1915年5月7日,一艘德国潜水艇在爱尔兰海域附近击沉了一艘客船“路西塔尼亚”号,造成1198人死亡,其中包括128位美国人”表明德国的行为激化了原来就存在的美德矛盾。美国与协约国的关系要密切,尤其是经济关系,这也是美国反德的原因。
(3)材料中的“朝鲜战争爆发,法国加入‘联合国军’”到“戴高乐重新执政,决心不再扮演美国仆从的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发表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法国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表明法国对中国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与孤立的政策到成为第一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样的一个变化。这一变化的影响可依据中国当时的外交面貌发生的变化来分析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 引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 0月1 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三:? 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5分)
(2)材料二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即可)。(2分)
(3)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属于“冷战”中的“热战”
B.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援助
C.美国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参战
D.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强调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相同点,朝鲜战争中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参战,但越南战争中美国打着援助南越(即越南共和国)的旗号参战,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A B D三项说法正确是二者的共同点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C。
点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②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⑤“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但帮助朝鲜人民有效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效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而且也成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齐德学《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
材料二?(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
(1)依据:极大地提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2分);有力地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2分);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争取了国家建设发展的长期和平环境(3分);极大地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和强固了国防(2分)。
(2)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2分);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2分);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化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2分)。
本题解析:(1)依据: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而题目实际是在考查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巩固政权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其余依据则需要结合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与邻国关系、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等角度思考。
(2)关系: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题可以从战争起因、过程和结果及影响的角度去思考。材料二提供了有关起因方面的信息,由“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可以得出。战争过程和结果则需要从所学知识中得出相关信息和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后,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A.领土纠纷
B.民族、宗教矛盾
C.地区霸权主义
D.美苏等国干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