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文明受到巨大挑战
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提供时机
C.民族主义引起人们的重新审视
D.维护了欧洲传统国际格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反而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主要是因为
A.意大利在一战爆发前与德国关系破裂
B.意大利考虑到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对其不利
C.协约国集团对意大利进行威胁和拉拢
D.意大利国内人民反对德奥德帝国主义战争行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从意大利的国家利益角度来分析。A项“一战爆发前与德国关系破裂”说法错误;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由此可知,BC项都是原因,但主要原因应从意大利的国家利益的角度来分析,C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主要原因;D项“反对德奥德帝国主义战争行为”说法错误。B项为正确选项。
考点:一战的过程
点评:意大利外交的举棋不定到背信弃义原因
1.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往外国谋生。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2.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3.协约国对意大利领土方面要求的许诺。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给予中国完全发展的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力的政府;
各国在中国的商务机会均等,不能因为中国的现实状况,谋求特别权利;
为适用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均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任何超出他国的特别权利。
——《九国公约》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
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第1卷
材料三?这个条约(指《九国公约》)在1922年2月6日签字……在起诉书中所关联到的全部期间,日本均需受这个条约的约束。
……
日本主张它在世界文明社会中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就自愿负担了以上所指定的促进和平、视侵
略和战争为非法和减轻战争惨状的义务。因之被告的行为,必须与这些义务对照起来加以观察和判断。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分析材料一中《九国公约》规定的实际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国公约》的影响和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6分)①“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是迫于舆论和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而做出的虚伪的表示。②“给予中国完全发展的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力的政府”揭示列强希望在中国培植一个强有力的代理人,以维护列强的在华利益。③“各
国在中国的商务机会均等,不能因为中国的现实状况,谋求特别权利”、“为适用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以“门户开放”的原则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霸,凭借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在华攫取最大利益。
(2)(9分)①它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讲是一个侵略性的条约;②对参与签约的日本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来讲,它约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击了日本的野心;③在日本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和“二战”结束之后,它又成为制裁日本法西斯的有力武器和证据之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 损失的船只
| 建造的船只
|
1915年
| 1 744 657
| 1 202 000
|
1916年
| 2 799 772
| 1 688 000
|
1917年
| 6 623 623
| 2 937 786
|
1918年第一季度
| 1 146 920
| 870 371
|
1918年第二季度
| 963 370
| 1 243 274
|
1918年第三季度
| 892 546
| 1 384 110
|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
|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15日
| 1917年某日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生铁
| 22
| 22
| 16
| 25
| 50
| 15
|
钢
| 19
| 21
| 16
| 25
| 58
| 16
|
煤
| 394
| 331
| 346
| 355
| 851
| 340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的名称及交战双方。(2分)
(2)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材料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后来导致这一战略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二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4分)
(4)从材料二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4分,一个或多个均可)
参考答案:(1)日德兰海战。交战双方是英国和德国。
(2)时期:1917年,这一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一战时期的顶点,损失船只是建造船只的2倍以上。
战略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
失败的原因:美国海军协助英国海军对德奥集团国家进行海上封锁并开展反潜艇战。
(3)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原因:1914年8~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4)变化:1914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史实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的数量增加,战争呈现胶着化。
史实2:从1917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史实3: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16年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使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巨大,损失的船只的数量远远超过建造的船只的数量;第(3)问,根据材料二的表格数据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数据变化体现在协约国军需品日生产量上,反映了一战中战争规模的升级,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同盟国受重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紧扣“东方各民族……决定世界命运”分析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