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惠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如警守,吏禄绝贪餮。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涉及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理财和军事措施?
②肯定了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
③看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
④王安石变法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 )

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
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3、判断题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勺搅在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王安石来。”群鸡俱至。近代思想家粱启超则说:“呜呼,皋夔伊尹(均为古代贤相),遐哉邈乎(久远的意思),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指王安石)足以当之矣。”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哪些社会现象?变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百姓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不同评价(或态度)的原因。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是
[? ]
A.国家积贫积弱
B.割据势力太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C.相权过大,皇权受到威胁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农业受到冲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