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0年后,中国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三通”是指
①通邮②通航③通商④通话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判断题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二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1)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2007年,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
[? ]
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
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判断题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二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