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广东理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左”倾错误,当时中共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在实际工作中盲目求快,只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即只注意了“多”和“快”。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所示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电报报文,通报了太和殿(太和门)失火的消息。下列有关此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人使用无线电报的先例
B.失火原因和英法联军侵华有关
C.中国的通信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D.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最早使用无线电报的时间是1899年在广东,因此A项错误;B项错误,英法联军是在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正确,电报的使用反映了我国的通讯手段发生了很大的进步。故选C。D项材料并未体现。
点评: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进入到中国。中国在交通、通讯等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始终处在初级阶段且速度缓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联邦德国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联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2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材料中的 “它”是指欧洲煤钢共同体,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