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9江苏徐州期末,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主张“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这一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点评:“一国两制”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统一的中国”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孟子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性本善;材料意思是仁义礼智这四种心或品质,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人生来就固有的,这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的主张。故选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荀子认为性本恶;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出的受到新派人士欢迎的服饰是
A.中山装
B.西装
C.长袍马褂
D.列宁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出的受到新派人士欢迎的服饰是中山装,答案选A,B项最先在辛亥革命前的中国通商口岸出现,C项是中国传统服饰, D项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后才逐步进入中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史内容的感知能力。社会史学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研究范畴,高考将其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也更好地说明了史学的社会实用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报刊、通信、自然灾害等内容,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中的信息,这一制度解决的是民族问题,由此右知C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