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势合乔治与贝尔福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仿效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势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让步。4月22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可以看到现在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要求中国对日本做出让步。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咯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以本国领土或沿海地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中国既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了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1922年2月4日,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款》及《附件》。条约规定:“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同时,中国政府亦声明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全部开商埠,外国人在德国旧租借区既得权无论在德国租借时或日本军事占领时经合法、公道取得者,应尊重之。”
——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同答:
①依据材料一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2分)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3分)
②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3分)
③对材料三中山东问题的方案,你如何看待?(2分)
④通过山东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你得出哪些认识?(1分)
参考答案:(1)2分 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3分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把日本这一侵略行为合法化,所以山东问题完全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
(2)3分?在亚太地区进行扩张,同日本争霸的需要。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外交妥协的结果,承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2分?中国在山东的主权虽然得到一定恢复,但同时为更多的外国势力分化提供了机会。
(4)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凌弱,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一切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实力就是外交的后盾。(1分答出任一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为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布列斯特和约》
B.《凡尔赛和约》
C.《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四国条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教材重要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莱茵河以西”及“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可知,符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等,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 ?
A.恢复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原状
B.保持中国领土完整和行政完整
C.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D.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恢复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原状”即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指“门户开放”的东北。此题考察了“共同管理的殖民地”和“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其区别关键在于东北是否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近代以来,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 ]
A.《拉巴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B.按照美国的意愿成立了国际联盟
C.肯定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
D.改变了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政治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