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9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1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的政治主张?(1分)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1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2、判断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22题)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吸收世界文明、日益丰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白马寺?云冈石窟?胡旋舞
材料二?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中华文明发展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3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3分)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2分)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2分)
3、判断题 (10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
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
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谁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分)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3)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请
列举两个。(2分)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
什么?(4分)
4、判断题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判断题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⑦“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