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皇室成员傅侗作曲。
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
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春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选择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代表性歌曲在大会上进行演奏。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材料四? 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6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5分)
(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2分)
参考答案:(1)清政府:为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歌功颂德,祈祷它疆土永保。
其意图没有实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中华民国:表达了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共和国,祈祷世界和平的心愿。结果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未成功。
(2)背景: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上享有声誉;②音乐旋律高亢激昂、铿镪有力且易于传唱,充满艺术魅力;③新中国成立后形势严峻,中国人民和新生的人民政权都要居安思危,都要时刻具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④有利于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任答3点即可)
(3)意义:它能时刻提醒国人不忘历史,居安思危,勿忘国耻,进一步鼓舞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本题解析: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能力和对教材知识迁移能力,注意分别说明即可;第二问背景需要注意时间1935年,即扩大对华北侵略而不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原因则需要从建国背景、歌曲地位、艺术特色和影响方面加以综合归纳;第三问则要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加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措施哪些是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共同繁荣的政策的具体体现
①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 ②派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支援少数民族地区
③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思想实际上反映了
[?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依法治国
D.把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能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部英文历史著作中写道:“The old feudal(封建的)system of government was abolished and a system of prefect(官员)was introduced by Qin Shi Huang(秦始皇)”。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feudal system”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并概括二者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党中央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据此概括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封制或分邦建国。
(2)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祖国统一是国强民富的基础;符合国情的制度或政策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量……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 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胡锦涛总书记面对两千多名十七大代表的注视(如下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是如何走民主“这条新路”的?后来遇到怎样的挫折,又是如何矫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你认为在当代该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描绘的中国民主政治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新中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挫折:“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使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国家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矫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拔乱反正,健全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正式写进宪法,使我国进入到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2)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将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
(3)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