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2、判断题 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 损失的船只
| 建造的船只
|
1915年
| 1 744 657
| 1 202 000
|
1916年
| 2 799 772
| 1 688 000
|
1917年
| 6 623 623
| 2 937 786
|
1918年第一季度
| 1 146 920
| 870 371
|
1918年第二季度
| 963 370
| 1 243 274
|
1918年第三季度
| 892 546
| 1 384 110
|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
|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15日
| 1917年某日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生铁
| 22
| 22
| 16
| 25
| 50
| 15
|
钢
| 19
| 21
| 16
| 25
| 58
| 16
|
煤
| 394
| 331
| 346
| 355
| 851
| 340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的名称及交战双方。(2分)
(2)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材料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后来导致这一战略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二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4分)
(4)从材料二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4分,一个或多个均可)
3、判断题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说“当交战双方战得难解难分时,……潘兴(1860—1948年,美国将军)率军到法国,‘我们来了!’一句,表示了美国报答法国帮助其独立之恩,这是美国成为世界巨强的第一次啼声”。潘兴率军到来加速了:
A.克里木战争结束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普法战争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判断题 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5、选择题 下列有关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援助协约国,防止其失败
B.借口反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C.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
D.转嫁国内危机,防止人民革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