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豪强地主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北魏均田制实行原因的认识和综合、归纳能力。
A、C两项都是均田制出现的背景不是直接原因,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隐庇户口,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B项与题目要求相符,D项显然与当时的实际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①俄国 ②日本 ③中国 ④埃及
[? ]
A、②④
B、①
C、①②④
D、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
A.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商鞅的变法内容是从事农业的奖励从事工商业的惩罚措施,可见是其重农抑商的政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C错误;重视农业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小农经济使秦国富国强兵AB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观察下图,判断维新思想传播主要集中于

A.沿海地区
B.东南沿海
C.北部京津地区
D.南方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空间分布。结合地理知识回答本题。从地图上看,《时务报》、时务学堂、万木草堂都位于南方,因此主要区域应为南方,这些地区是维新思想传播最早的地区,而“公车上书”使维新运动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也发生在北京。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1)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4分)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体现材料二观点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相似之处:都处在分裂割据的时代;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等。(4分)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4分)
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