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1914年9月11日,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天后,他被撤职。此事发生在?
[? ]
A.凡尔登战役后
B.马恩河战役后
C.索姆河战役后
D.日德兰海战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19年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国内,立刻激发了积郁在人们心中的愤慨。这里“积郁在人们心中的愤慨”主要指的是( )
A.对帝国主义列强背信弃义的愤慨
B.对北洋军阀政府长期出卖国家主权的愤慨
C.对德国强占山东主权的强烈不满
D.对长期以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使国家主权不断沦丧的愤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四项比较,D项更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 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可知①出现在1914年8月,格雷目睹德国大使对法国总理宣读宣战声明;②出自1897年德国外长皮洛夫宣言;③1919年,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发表了上述言论;④1916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上述参战宣言,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②①④③,答案选C。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战中,对1916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B.双方的制海权发生重大变化
C.协约国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D.美国的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属于1914年的战争结果,B不符合史实,因为一战中英国始终掌握着制海权,D项发生在1917年,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已、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1906——1914年在任)
材料二 1919年的《国际联盟盟约》宣告:“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不承受从事战争之义务。”并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或第十五条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而这些其他会员国应即予以经济制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观点?材料二体现了国联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观点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国联的上述主张为何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限制缔约国家的战争权,通过国际组织维持世界和平。
(2)说明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战后人们开始反对战争,并设法制止战争。没有实现原因:一是法西斯国家肆意践踏《国联盟约》,发动了侵略战争;二是操纵国联的英法等大国搞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没有及时制裁侵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