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史者应该(?)
A.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B.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记事”、“正也”可以判断出记载历史应该客观、准确。故选B。C项强调的是全面,A项说的是辩证,而材料主要说的是客观,与材料不符。D项说的是公正,意思是不偏不倚,材料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15年3月上海成立“爱用国货会”,4月运动扩大到长江一带,这一运动对中国经济
发展最大的影响是
A.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对外出口
B.推动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保护了中国传统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家庭纺织业发达的沿海地区“百里不闻机声,”大量洋纱占据了市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能力②机器生产对手工业生产具有明显优势③家庭手工业受到政府抑制④增加 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排除法。题中讲述的是洋纱对中国市场的冲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中的“醍醐灌顶”是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修身养性”是道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三纲五常”是儒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①②④正确。而题干没有对墨家思想的阐述,排除。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B.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
C.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自然经济瓦解
D.作坊主和帮工学徒间形成了雇佣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要理解雇佣关系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