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西晋:公元280年,全国人口有1616万人。据《晋书.地理志上》北宋:公元1110年,全国人口有4673万人。据《宋史.地理志》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40个,汴京、临安、长安、洛阳、南京都是人口超百万的城市,而同时期的欧洲国家3万人的城市就称大城市了。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80%,这是中国占世界GDP比例最高峰。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同时,“曾有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2)根据这段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19世纪的西欧社会的家庭发生怎样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不同时段江苏城乡人口增长(%)
(3)根据上表,概括1976到2008年间江苏城乡人口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中国网消息到2008年,半数以上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镇中,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有望达到50亿人,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60%。这是27日记者在联合国人口基金所做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发布会上获悉的。
(4)根据材料指出人口城市化会带来那些问题?谈谈该如何缓解我国城市化中的人口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在描写抗日战争的一本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几种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蒋介石通过广播发表抗战宣言
B.某国民党连队,观看影片激发抗日热情
C.共产党通过报刊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D.日军随军记者通过互联网传递军情
4、判断题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习俗共存
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5、判断题 建国后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票证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至90年代初取消。对这一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条件
B.促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反映了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