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8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唐朝“立国于西北”可知国家的政治中心仍在西北的长安;“而植根本于东南”是指国家的经济仰仗于东南。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心南移趋势日益明显,出现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现象,改变了黄河流域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的格局。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图2),这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构想,但这一构想思维开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深远意义,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图1
图2
请你参考与图1相关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推介“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要求:结合历史,至少两个角度,表述简洁清晰)
参考答案:(1)政治意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体现了西汉王朝“大一统”政治理想,加强了对匈奴等西域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与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增强中外政治互信,提高国家战略安全,扩大中国国际影响。(6分)
(2)经济意义: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以及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经济交往,推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并带动了沿线国家城镇的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中国西部的开发;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繁荣;有利于中国产品拓宽国际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6分)
(3)文化交流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以及东西方文化间交流与融合;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有利于沿线地区文化的传承、交流、发展、重塑,并促进旅游事业的大发展。(6分)
说明:答出两个角度即可。
本题解析:这一题要求“参考与图1相关的历史知识”,即是根据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知识,来与今天习主席所提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进行古今的对比,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和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有相似的积极意义。所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等角度去分别思考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现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成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根据题目要求只要回答两个方面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汉代丝绸之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景德镇为烧造瓷器之所,五方群萃,商贾纷驰,百货荟集,市井错综。……率多
别籍异民,秉负强梁,不纠于法。故而称景德镇为藏奸纳污,逃亡逋窜之区。伊等锱铢必
校,……少有龃龉,动即知会同行,罢工罢市,以为挟制。”从材料中可以推知
①景德镇的居民流动性比较大
②景德镇的手工业和商业均很繁荣
③景德镇的工匠富于斗争精神
④政府对景德镇的控制相对薄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五方群萃,商贾纷驰,百货荟集,市
井错综”“ 藏奸纳污,逃亡逋窜之区”得知①②③④都对。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