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二?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三?在历经频繁的相互协商和折冲之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终于顺利于十一月三日抵达台北,翌日,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进行第二次的“江陈会”,就涉及当前两岸发展的急迫性议题签署四项重大协议,包括:平日包机直航及直达新航路协议、海运协议、邮件合作协议、食品安全协议。此外,为因应全球金融风暴,海基会与海协会此次更就两岸金融合作议题特别举行两场座谈。这象征着海基会与海协会正式协商管道的制度化,以及两岸关系发展正式迈向协商合作代替对抗冲突的历史性关键时刻;两会得以在台北顺利进行协商,代表双方展现足够的诚意与弹性,并以对等、尊严的方式共创双赢。同时更显现目前台北与北京的执政者在两岸关系上,虽然各自面对许多内外复杂因素的挑战,对于坚持采取务实政策路线却有着高度的共识,这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极正面且深远的意义。
-----2008年11月5日台湾《联合报》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全国人大制定《及分裂国家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台湾问题上中共与国民党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江陈会”签署四项重大协议是什么?“江陈会”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相似之处:均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立场,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两岸分歧,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与安全。
说明:“一个中国”是两岸中国人的共识,“台独”不得人心,促进台海和平交流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③四大协议:平日包机直航及直达新航路协议、海运协议、邮件合作协议、食品安全协议。
意义:两会正式协商管道的制度化;使两岸关系发展由对抗冲突迈向协商合作;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本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处理能力,即阅读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说明、论证有关问题的能力。第①问,材料中的第一条就是目的,第二条就是基本立场。只要阅读材料就能迅速作答。第②问,通过比较得出相似之处;说明的问题必须是从相似的内容中去分析。第③问,通过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就可以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校兴趣小组编排模拟历史剧,以下是对少年康熙即位时面临严峻形势的剧情设计。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
③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④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边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台湾与大陆合作是双赢,说明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
B.台湾当局鼓励人民到大陆投资
C.和平解决问题,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D.台湾当局推行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表态说明海峡两岸根脉相连,两岸合作而非对抗,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故选C。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一国两制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D项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
A.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C.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D.确定敌我关系是首要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外交政策的变化一定是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
B.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
C.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
D.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君主专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文秀通过法律程序希望接触与傅仪的婚姻,说明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但是不能说明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