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的异己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海盗和异己势力的消失
B.海军力量的增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D.西方列强的侵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说法过于夸大;B与事实不符,清朝晚期洋务运动中海军力量得到增强; C不对,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内忧而非外患;“重防其入”明显是针对外患的,因此选D.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因特网的诞生使?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交往更加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④地球变得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对因特网诞生的历史意义的理解能力。③遗传工程与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无直接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
B.开辟了国外哉场,远征越南
C.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军
D.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指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反对帝国主义
C.反对满州贵族压迫
D.平均地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B不对,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C不对,这是民族主义的内容;D不对,这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因此A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三民主义。
点评:民族主义是前提,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忽略了革命主要的敌人──帝国主义,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满洲贵族时,也忽视了另一股反对势力──汉族地主和官僚。后来帝国主义对革命阻挠破坏,封建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派实施进攻,成为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重要作用。但民权主义没有把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作为斗争的对象,对汉族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幻想。(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要实现的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革命斗争缺乏群众基础,反映出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也表明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4)三民主义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吾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D项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