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同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一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
(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
参考答案:(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D项与1949年建交高峰时期的史实不符。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排除ABD项。建国以后,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了中国的外交环境的改变,形成了数次的建交高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同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欧共体的建立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指出运用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符合题意要求的特征,答案选C,A项没有运用此项思想, B D两项是同一制度的国家建立的联盟与题中“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要求不符。
考点:建国后的重大外交活动
点评:建国后的重大外交活动的考查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次重要行动,①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参加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⑤中美建交,这几次重大外交活动是中国建国后的成功外交,对中国外交事业有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