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1)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等。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答出四点即可)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
(3)方式: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方面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各国处理“三农”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俄国1861年改革使农民无偿获得大片土地
B.日本明治维新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苏俄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D.罗斯福新政调整了农业政策,从中获利最大的是富裕的农场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她曾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下列各项与其政策相符的是
[? ]
A.国有企业私有化?
B.实行通货膨胀
C.增多社会福利?
D.扩大政府开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 ]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
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