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8年4月《东北日报》刊文指出:“华北工业中心之天津,原有各业大小工厂五千家,去年经常保持全部开工的仅及百分之一,局部经常开工的占百分之四,有百分之四十的工厂已陷停顿,其余百分之五十五均陷于半停工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搜刮? ③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 ④多年战争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时间
| 事件
|
1900年
|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
1906年
|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
1930—40年代
|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判断题 亚洲各国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经过了三次高潮: 五六十年代日本崛起,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80年代以来,中国、东盟掀起经济发展巨浪。但后来,部分国家又遇到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1984年到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9,远远超出了同一时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的9.2%;同时对房地产融资余额也从1984年的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89年的43万亿日元。
在1985年到1989年间,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为61.7万亿日元,而同期却筹措了233.1万亿日元,其中有171.4万亿日元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筹措到了实际生产需求的近4倍资金,其中有近75%被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等。
随着日本出口迅猛增长,日美经济摩擦加剧,1985年9月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日本承诺日元升值和改变经济结构。由于日元持续升值,成本增加,出口锐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原因。
材料二?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二战结束后,亚洲经济发展面临着什么机遇?
(3)上述三国的经济发展各自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
(4)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三国又面临着什么问题?
4、判断题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土地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判断题 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2003年参加了由5万多人在首都举行的反对全球化浪潮的游行示威。你反对全球化浪潮的主要理由是
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②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成本高等原因,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到墨西哥,破坏了自然环境
④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生态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