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建国后的下列哪些事件仍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①土地改革?②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③农业合作化?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关键要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的官僚资本主义,虽然农业合作化不在此类,抗美援朝是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的继续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不包括(?)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多边合作政策? D 一大片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所以C D两项不包括其中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C D。
点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的内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主要涉及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比较:
(1)“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 “一边倒” 即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当然在具体考查中还会涉及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以上都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中此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①受西方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②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则变化不大。③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9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国务院提出法律草案66 个,制定行政法规197个,依法行政状况有所改善。这说明我国
A.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C.把建设法治国家列入宪法
D.开始进入法制社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叙述的依法行政状况有所改善,展现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所以B正确,AC时间不对D“开始”与题目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受到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
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的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阐述了儒家学说在中国两千多年居于正统地位的现象,要求选择其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唐代情况,D项所述题干没有涉及,A和B都是儒家学说居于正统地位的原因,但B项也是其表现,两项比较,更主要的是古代帝王的极力提倡,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题关键是先结合史实排除错误选项,再从A和B中选出最优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