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粉碎“四人帮”后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成果不包括(? )?
A.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C.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区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果”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其中A、B、D三项都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成果,而C项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才抛弃否定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税代利,是指国家向企业征收所得税后,剩余利润归企业自行支配,由企业自负盈亏,这表明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故A项排除;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故C项排除;1983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等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进城务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其中“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
A.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
B.发表了南巡讲话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开发和开放浦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按照题干所给定时间去分析对应的历史事件。A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是在1979年。B是在1992年。D项时间是1990年。均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